二、核心驱动逻辑:补贴大战的底层推力
(一)平台端:流量争夺与生态扩张双重诉求
外卖平台的补贴动力源于 “守份额” 与 “扩边界” 的战略需要:
市场份额保卫战:美团外卖市占率从 2023 年的 68% 降至 2025Q3 的 62%,饿了么与京东外卖分别升至 25% 和 8%,平台不得不通过补贴阻止用户流失;
生态协同战略:阿里通过饿了么与淘宝闪购联动,京东依托 “小时购” 导流低频业务,补贴成为 “高频打低频” 的核心工具,京东外卖用户中 18% 同时购买商城商品;
履约能力竞争:美团以 500 万骑手与 30 分钟配送时效构建壁垒,饿了么则通过 AI 助手优化路线,补贴同时向骑手端倾斜,京东甚至推出 “全职骑手 + 五险一金” 政策争夺运力。
(二)品牌端:赛道特性与竞争格局决定策略
瑞幸与百胜的差异源于赛道属性与自身资源禀赋的不同:
赛道竞争烈度差异:咖啡赛道 CR5 仅 58%,瑞幸面临库迪、幸运咖等对手的价格围剿,不参与补贴将直接丧失份额;而西式快餐 CR3 达 72%,百胜中国(肯德基 + 必胜客)市占率超 40%,竞争压力相对可控;
用户消费频次分化:咖啡日均消费频次达 0.8 次,价格敏感度极高,补贴对需求的刺激效应显著;西式快餐日均消费频次仅 0.2 次,用户更注重体验与品质,补贴边际效用较低;
私域运营能力差距:百胜中国积累超 3 亿会员,通过社群运营实现 60% 订单私域转化;瑞幸会员规模仅 1.2 亿,私域订单占比不足 20%,对平台补贴的依赖度更高。
(三)用户端:价格敏感与体验升级双重需求
消费者行为变化进一步放大补贴效应:
三、补贴大战的得与失:双案例对比拆解
(一)短期之 “得”:流量与份额的快速获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