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投资与产业协同结合,既赚了股价上涨的钱,又保障了供应链稳定。” 王总对方案高度认可,当前组合浮盈已达 420 万元。
五、操作指南:“监测 - 应对 - 风控” 全流程体系
基于光储赛道 “高景气 + 高波动” 的特征,吴老师建立全流程操作框架:
(一)核心监测指标体系
光伏监测:每周跟踪硅料价格(4 万元 / 吨为安全线)、光伏装机量、各环节产能利用率;
储能监测:每日更新储能电芯价格、海外订单增速、长时储能项目落地情况;
政策监测:每月跟踪国内外新能源政策、电力市场机制改革进展;
资金监测:每日跟踪北向资金流向、公募基金持仓变化。
(二)行情阶段应对策略
阶段 | 触发条件 | 操作策略 |
布局窗口期 | 硅料价格≥4.5 万元 / 吨,储能订单增速≥100% | 加仓光伏减亏型标的至 30%,储能核心型保持 40% |
收益兑现期 | 光伏标的涨幅≥40%,储能电芯价格回落 10% | 减持 40% 卫星标的,转向光储协同龙头型 |
震荡调整期 | 板块回撤超 20%,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| 底仓标的占比升至 70%,现金储备 20% |
(三)动态风控机制
六、风险预警:短期需防范的三大风险
吴老师结合行业特征,特别提示三类短期风险:
(一)价格回调风险
若硅料产能释放超预期(四季度新增产能超 10 万吨),硅料价格可能跌破 4 万元 / 吨,引发光伏板块回调。吴老师建议设置 4 万元 / 吨为止损线,突破即减持 30% 光伏减亏型标的。
(二)海外政策风险
北美 IRA 补贴退坡预期升温,若 2026 年补贴金额下降 20%,将影响海外储能需求。需密切跟踪美国政策动向,若补贴退坡落地,减持 25% 海外收入占比超 80% 的储能标的。
(三)同质化竞争风险
储能中游制造环节进入门槛较低,已出现价格战苗头,若储能电芯价格跌破 0.3 元 / Wh,将压缩企业盈利空间。需每月跟踪行业毛利率变化,若毛利率低于 15%,减持中游制造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