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弹性仓位赚涨价快钱,核心仓位保收益基本盘,技术仓位博长期超额。” 王总反馈,三季度该组合净值增长 62%,显著跑赢电池指数(涨幅 41%)。
(二)散户客户:“核心 + 弹性” 双轨配置方案
拥有 100 万元资金的散户刘先生,风险承受能力中等,吴老师设计 “6+3+1” 配置方案:
核心标的(60 万元):配置 35 万元德方纳米(长期持有)+25 万元鹏辉能源(波段操作),占比 60%;
弹性标的(30 万元):配置 15 万元新宙邦 + 15 万元亿纬锂能,占比 30%,设置 25% 止盈线;
现金储备(10 万元):占比 10%,应对材料价格短期波动,逢跌 8% 以上补仓核心标的。
截至 11 月 19 日,刘先生持仓组合年内收益达 128%,其中德方纳米贡献 58% 收益,且在 10 月材料价格回调中未出现大幅回撤。
(三)企业客户:“产业协同 + 风险对冲” 定制方案
从事光伏储能系统集成的张总,计划用 8000 万元闲置资金投资,需兼顾收益与供应链安全:
“投资不仅获得 1560 万元浮盈,更通过标的企业调研掌握了材料价格走势,提前锁定了 2026 年电芯供应,降低了供应链风险。” 张总表示。
五、操作指南:“监测 - 应对 - 调仓” 全周期管理框架
基于三季度市场特征,吴老师总结电池产业链投资全周期操作指南:
(一)日常监测:四大核心指标体系
产业监测:每周跟踪储能装机量(目标单周新增≥50 万千瓦)、磷酸铁锂价格(目标周涨幅≥1%)、电芯排产率(目标≥90%)、海外订单新增量(目标单周≥5GWh);
公司监测:建立 “订单金额 - 毛利率 - 产能利用率” 跟踪表,对持仓标的每 15 天更新一次,订单增速低于 50% 立即预警;
资金监测:每日跟踪北向资金流向(单日净流入<10 亿元警惕调整)、机构龙虎榜数据(净卖出超 2 亿元减持);
估值监测:每周计算标的动态 PE,高于板块均值 60% 即纳入高估名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