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操作指南:政策周期下的 “四步掘金法”
基于四维研判框架与实战经验,吴老师总结出新质生产力概念股的布局指南,实现 “政策解读 - 标的筛选 - 动态跟踪 - 红利兑现” 的全周期管理。
第一步:事前筛选(2026 年 1 月底前)—— 锁定政策核心标的
清单生成:通过四维指标筛选出 4-6 只标的,建立 “核心池”(北方华创、长电科技)、“卫星池”(全志科技、科德数控)与 “观察池”(南大光电、中科曙光);
政策穿透:研读《“十五五” 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》《人工智能 + 行动实施方案》等文件,标记 “多次提及”“明确补贴”“量化目标关联” 的标的;
尽职调查:查询标的的政策补贴公告(交易所互动平台)、研发投入明细(年报附注)、政府订单合同(招投标网站),排除 “补贴占比低于 5%”“研发转化效率低于 2 亿元 / 亿元” 标的;
仓位预设:散户核心池标的不超过总资金 25%,私募不超过组合 40%,企业客户产业关联标的占比不低于 30%。
第二步:事中跟踪(2026 年 2-12 月)—— 动态捕捉政策与技术信号
三维监测:每月跟踪三类数据:政策端(专项债投放进度、补贴到账金额)、产业端(标的研发转化效率、订单交付率)、市场端(机构持仓变动、板块换手率);
信号应对:若标的连续两个月研发转化效率低于 2.5 亿元 / 亿元,减持 40% 仓位;若政策文件新增支持领域,立即将观察池相关标的调入卫星池;
情绪管理:当板块换手率单日超 30%,且游资净买入占比超 70%,清仓沾边层标的,核心池保留 50% 仓位。
第三步:红利兑现(2027 年一季度后)—— 把握政策峰值与估值高点
离场信号:出现任一信号即启动离场:政策补贴增速降至 10% 以下、标的 PEG 突破 1.5、研发投入增速低于 20%;
分批撤退:先清仓观察池(100%),再减持卫星池(保留 30%),最后根据核心池标的 “政策依赖度” 决定:政策补贴占比低于 15% 的保留 40%,高于 30% 的仅保留 10%;
资金再配置:离场资金优先转向 “政策 + 消费” 共振标的,如 AI 消费电子、低碳家电等下游应用领域。
第四步:长期布局(2027 年后)—— 跟踪技术迭代与政策延续性
赛道切换:关注新质生产力二期政策导向,重点布局量子科技、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;
标的更新:替换技术迭代滞后的标的,纳入掌握下一代核心技术的新龙头;
风险对冲:配置 5%-10% 的黄金 ETF,应对政策转向或技术封锁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