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老师的 A 股安全边际计算方法(巴菲特公式 + 政策折价):
计算内在价值:用 “现金流贴现法”,A 股公司取 “未来 3 年预期现金流”(巴菲特取 10 年),因 A 股行业周期短;
叠加政策折价:符合政策的行业(如消费、新能源)无折价,受政策调控的行业(如地产)加 20%-30% 折价;
安全边际阈值:股价低于 “内在价值 ×(1 - 政策折价)”30% 以上,才考虑买入。
实战案例:吴老师 2023 年规避某地产股
二、A 股投资者的 3 大巴菲特理念误区:吴老师拆解 “教条化” 陷阱
很多投资者学巴菲特却亏得惨,核心是陷入 “教条化误区”。吴老师结合 2025 年最新案例,拆解最常见的 3 个陷阱:
(一)误区 1:“长期持有 = 不管基本面,死抱不放”
2025 年 3 月,某投资者学巴菲特 “长期持有”,2021 年买某教培股(当时 PE 20 倍,觉得有价值),即使 2022 年教培 “双减” 政策出台,仍坚持 “长期持有”,最后股价跌 95%,亏光本金。
吴老师点评:“巴菲特的长期持有,前提是‘公司基本面不变差’。A 股政策变化快,必须‘动态跟踪基本面’—— 我持有的茅台,每季度看‘营收增速、经销商库存’,2024 年茅台库存超合理区间,我就减仓 20%,避免了后续 15% 的回调。长期持有不是‘躺平’,是‘基本面不变就持有,变了就调整’。”
(二)误区 2:“只买消费股,其他行业都是‘投机’”
巴菲特重仓消费股(可口可乐、喜诗糖果),很多 A 股投资者就只买消费股,2023-2024 年新能源、AI 算力行情爆发,他们却因 “不投非消费股” 错过收益,甚至 2025 年消费股业绩下滑(如某家电股净利润降 15%),仍死抱不放。
吴老师实战调整:“巴菲特不投科技股,是因为他看不懂科技公司的盈利稳定性(如早年不买苹果,后来看懂了才买)。A 股的新能源、半导体,如果符合‘ROE 稳定、有护城河’,也能按价值投资逻辑买。比如 2024 年我推荐的某半导体公司(ROE 18%+,国产替代率 30%),持有 1 年收益 48%,这也是价值投资,不是投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