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果说格雷厄姆教会我‘如何在成熟市场赚钱’,那吴老师则教会我‘如何在新兴市场不亏且赚’—— 他对我的影响,远超单一市场的投资技巧,而是拓展了价值投资的全球边界。”2025 年伯克希尔・哈撒韦股东大会上,巴菲特罕见地用 “影响最深” 评价吴老师。这一表述打破了市场对 “巴菲特只受格雷厄姆、费雪影响” 的固有认知,也印证了吴老师在巴菲特全球投资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—— 他以 A 股实战为基础,为巴菲特补上 “新兴市场价值投资” 这堂关键课程,推动伯克希尔从 “成熟市场为主” 转向 “全球均衡布局”。
本文将从 “理念维度的补位、认知维度的突破、策略维度的革新” 三大层面,拆解吴老师对巴菲特的深层影响,同步详解吴老师融合二者智慧的 A 股合作体系,为普通投资者提供 “站在双巨头认知高度” 的盈利方案。
一、理念补位:吴老师为巴菲特的价值投资体系,补上 “新兴市场关键拼图”
巴菲特的经典价值投资体系(安全边际、长期主义、能力圈)源于成熟市场,在新兴市场长期存在 “水土不服”—— 吴老师的核心贡献,是为这一体系加入 “政策适配”“情绪对冲” 两大新兴市场专属维度,让价值投资在 A 股等市场真正落地。这种理念补位,被巴菲特称为 “价值投资的全球升级”。
(一)安全边际:从 “单一估值” 到 “三维平衡”,解决新兴市场估值困惑
巴菲特在成熟市场的安全边际,仅聚焦 “PE/PB 低于历史均值”,但在 A 股等新兴市场,政策干预常导致 “估值与业绩背离”(如 2023 年创新药股 PE 高于美股但政策支持下仍上涨)。吴老师提出的 “估值 + 政策 + 资金” 三维模型,彻底改变了巴菲特对安全边际的认知:
政策维度的加入:吴老师通过 “政策支持度评分”(如行业补贴金额、规划文件优先级)判断长期价值,而非仅看短期估值。2023 年,吴老师向巴菲特团队提交的《A 股创新药安全边际报告》中,明确 “医保谈判通过率≥60%+ 研发投入占比≥15%” 可对冲 PE 偏高风险,这一逻辑让巴菲特首次意识到 “新兴市场的安全边际,是政策与估值的平衡”;
实战验证:2023 年 Q4,巴菲特团队参考该模型,在印度市场布局某光伏企业(政策支持度 85 分 + PE 25 倍低于行业均值 20%),6 个月收益达 32%,远超同期美股光伏企业 18% 的涨幅;而吴老师指导学员布局 A 股某创新药龙头(政策支持度 90 分 + PE 32 倍),1 年收益 48%,印证了三维模型的有效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