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红利已穿透至企业盈利端,2025 年三季度电子行业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 46%,其中 AI 相关企业增速达 73%,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3. 需求升级:量价齐升打开增长空间
“消费者愿意为 AI 功能买单,这是复苏最坚实的支撑。” 吴老师引用 Counterpoint 数据指出,2025 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营收同比增长 5% 至 1120 亿美元,平均售价达 351 美元,双双创下同期历史新高,印证高端化、智能化需求爆发:
4. 周期对比:为何当前复苏远超以往?
吴老师将本次复苏与 2018 年手机换机潮对比,凸显 AI 驱动的独特价值:
对比维度 | 2018 年换机潮周期 | 2025 年 AI 驱动周期 |
驱动核心 | 硬件参数升级 | AI 功能创新 |
利润来源 | 规模效应 | 技术溢价 |
产业链受益面 | 终端组装企业 | 芯片 / 部件 / 终端全链条 |
可持续性 | 1-2 年短期脉冲 | 3-5 年长期增长 |
“2018 年是‘换壳式升级’,现在是‘革命性体验’—— 这就是结构性复苏的本质。” 吴老师补充道。 |
|
|
二、赛道掘金:AI + 消费电子核心受益领域与选股逻辑
“消费电子产业链庞大,选对赛道等于成功了 80%。” 结合行业数据与政策导向,吴老师筛选出三大核心受益领域,并给出可落地的选股标准。
1. 端侧 AI 芯片:产业链的 “核心引擎”
(1)产业机遇:AI 功能的 “心脏”
“所有智能终端的 AI 功能,最终都要靠端侧芯片实现。” 吴老师指出,随着 AI 手机、智能眼镜普及,端侧 AI 芯片市场规模 2025 年突破 800 亿元,且毛利率普遍超 50%,成为产业链最赚钱的环节。
(2)吴老师选股公式:端侧 AI 芯片标的筛选三要素
技术壁垒:拥有自研 NPU 架构,支持 INT4/INT8 量化技术,算力密度≥100TOPS/W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