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AI 板块又跌了!之前追高的 AI 算力股套了 20%,这泡沫啥时候能破?”——2025 年 12 月以来,随着全球 AI 算力需求增速不及预期、部分 AI 概念企业业绩变脸,A 股 AI 板块(申万 AI 指数)累计回调 18%,不少投资者陷入 “AI 泡沫恐惧”。但与此同时,另一赛道却悄然走强:AI 交易相关企业(如同花顺、恒生电子)12 月股价逆势上涨 8%-12%,某券商 AI 交易系统上线首月就吸引 5000 名机构客户签约,成为 “AI 泡沫中的清流”。
这一反差背后,是 “AI 概念炒作” 与 “AI 实际落地” 的本质区别:前者依赖 “算力需求预期”,后者依托 “金融交易场景的真实痛点”。吴老师团队通过跟踪 23 家 AI 交易企业的业务数据、调研 15 家金融机构的应用案例发现,在 “AI 泡沫” 阴霾下,AI 交易正从 “通用技术探索” 转向 “垂直场景深耕”,下一个核心目标已明确指向 “机构级效率提升、中小微渗透、跨境风控、量化融合” 四大落地赛道。本文将拆解 AI 交易的真实需求逻辑,明确下一个目标的投资价值,更提供吴老师团队的专属布局方案,帮你避开泡沫陷阱、抓住确定性机遇。
一、先破后立:“AI 泡沫” 与 “AI 交易” 的本质区别,为何前者跌后者涨?
要理解 AI 交易的下一个目标,首先得厘清 “AI 泡沫” 的核心问题 —— 此前 AI 板块炒作集中在 “算力、大模型” 等通用技术领域,这些领域存在 “需求模糊、盈利遥远” 的痛点;而 AI 交易则聚焦 “金融交易的具体场景”,具备 “需求明确、业绩可验证” 的落地属性,这也是两者在市场调整中表现分化的关键。
(一)“AI 泡沫” 的核心症结:需求虚高,盈利脱节
2024-2025 年的 AI 炒作,本质是 “算力供给驱动” 而非 “场景需求驱动”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