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私募客户:“成长 + 周期” 双轮驱动组合
管理 100 亿元规模的私募张总,追求超额收益,吴老师设计 “70% 成长 + 30% 周期” 组合:
“成长仓位赚技术迭代的钱,周期仓位赚定价权提升的钱。” 张总反馈,11 月布局的 20% 底仓已实现 12% 浮盈。
(二)散户客户:“核心 + 卫星” 稳健配置方案
拥有 100 万元资金的散户刘先生,风险承受能力中等,吴老师设计 “6+3+1” 方案:
核心标的(60 万元):35 万元迈瑞医疗(长期持有)+25 万元万华化学(波段操作),占比 60%,构建业绩安全垫;
卫星标的(30 万元):15 万元中际旭创 + 15 万元传音控股,占比 30%,捕捉成长弹性;
现金储备(10 万元):占比 10%,若沪深 300 指数回调超 10%,补仓核心标的至 70%。
该组合 2025 年回测最大回撤仅 8%,年化收益达 28%,契合稳健增值需求。
(三)企业客户:“产业协同 + 资产增值” 定制方案
从事电子制造的王总,计划用 5000 万元闲置资金投资,需兼顾产业信息与收益:
“投资与产业深度绑定,既获收益又降经营风险。” 王总对方案高度认可。
五、操作指南:“监测 - 调仓 - 风控” 全流程体系
基于 2026 年 “先震荡后上行” 的行情预判,吴老师建立全周期操作指南:
(一)核心监测指标体系
宏观监测:每月跟踪社零增速(目标≥6.5%)、制造业 PMI(关注 50 荣枯线)、海外订单指数(反映出海需求);
产业监测:每周更新 AI 商业化进展(如大模型落地场景)、制造业定价数据(如 MDI 价格)、出海数据(出口金额增速);
资金监测:每日跟踪北向资金流向(单日净流入超 50 亿元为积极信号)、龙虎榜机构动向(科技板块净买入占比≥40%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