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不是所有带‘机器人’概念的股票都能涨,真正的核心标的必须满足‘研发三达标’。” 吴老师结合 34 家研发费用占比超 5% 的企业数据,给出量化筛选标准:
(三)风险预警:三类伪概念陷阱需坚决规避
“板块热度越高,陷阱越多,这三类个股看似热闹,实则暗藏风险。” 吴老师结合近期案例提醒:
研发 “伪高增” 个股:表面研发费用增长,但通过 “费用资本化” 虚增投入,或研发投入集中在非核心领域。某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30%,但 80% 用于普通设备升级,未涉及核心技术,股价上涨后快速回落;
蹭热点无实质业务个股:仅发布 “机器人合作意向” 等模糊公告,无实际订单落地,研发人员占比不足 5%。这类企业在板块上涨时跟风上涨,但一旦热点退潮,跌幅往往超 30%;
业绩与研发背离个股:研发投入高但净利润连续亏损,且经营现金流为负。某企业研发费用占比 18%,但近三年净利润累计亏损超 10 亿元,属于 “只投入不产出”,存在退市风险。
二、实战布局:吴老师的高研发概念股操作策略
“把握工业机器人行情,要做好‘选对标的、踩准节奏、控制仓位’三步,才能在板块分化中赚钱。” 吴老师结合实战经验给出具体方案。
(一)标的选择:从 “研发三象限” 锁定核心标的
吴老师独创 “研发三象限” 选股模型,通过三个维度交叉筛选:
第一象限:核心零部件龙头(研发强度高 + 市占率提升):重点关注减速器(中大力德、绿的谐波)、控制器(汇川技术、华中数控)企业,这类企业受益于国产替代,业绩确定性强。以中大力德为例,研发费用占比 12%,国内市占率从 8% 提升至 15%,年内股价已翻倍;
第二象限:AI 赋能先锋(研发转化快 + 场景落地):优先选择 AI 与机器人融合的企业,如思林杰(研发占比 25.04%,AI 视觉检测机器人已批量供货)、埃斯顿(收购德国企业强化 AI 算法,焊接机器人市占率居前)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