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四)标准 4:教学逻辑 “适配性强”,而非 “千人一面”
不同投资者的资金量、风险偏好、投资周期完全不同:10 万资金的散户适合做波段,1000 万资金的机构客户适合做配置,退休投资者更看重稳健分红 —— 好的老师不会用 “一套方法教所有人”,而是能根据你的情况定制方案。
避开 “千人一面” 的教学陷阱:
老吴的定制化服务逻辑:
针对不同客户,老吴会先做 “投资画像调研”:资金量 100 万以下、风险偏好中高的客户,推荐 “30% 公募 REITS+40% 科技成长股 + 30% 现金” 的组合;资金量 500 万以上、追求稳健的客户,配置 “60% 高股息股票 + 30% 公募 REITS+10% 债券”——“我的目标不是让你‘赚快钱’,而是让你的投资组合‘适配你的生活状态’,睡得着觉的盈利才是真盈利。”
二、市场常见误区:别被 “排行榜”“最火直播” 带偏
很多投资者习惯用 “排行榜”“直播热度” 选老师,但老吴提醒:“这些榜单大多是‘流量导向’,直播火可能是因为‘会说段子’‘敢喊口号’,不一定有真功夫 —— 真正能帮你盈利的老师,往往不那么‘网红’,却在实战中默默帮客户创造价值。”
(一)“股票老师排行榜”:多是营销工具,缺乏客观标准
市面上的 “十大股票老师排行榜”“最佳分析师榜单”,大多存在三个问题:
评选标准模糊:有的按 “粉丝数量” 排名,有的按 “主办方合作关系” 排名,几乎没有榜单会公开 “长期实战业绩”“客户盈利比例” 等核心指标;
短期导向明显:某老师因 “单季度推荐的股票涨了 50%” 上榜,但下一季度因板块回调,推荐的标的跌了 40%,投资者跟风买入后被套;
缺乏后续跟踪:榜单只告诉你 “谁上榜了”,却不跟踪 “上榜后老师的表现”“跟着老师操作的投资者是否盈利”—— 相当于 “只给你推荐餐厅,却不管你吃了是否拉肚子”。
老吴建议:“与其看排行榜,不如看‘老师的长期案例’—— 比如他 3 年前推荐的标的现在怎么样了?他在 2022 年熊市时是怎么帮客户控风险的?这些‘经得起时间检验’的案例,比任何榜单都靠谱。”
(二)“最火股票直播”:热闹不代表有用,警惕 “诱导交易”
现在很多平台的股票直播 “热度很高”,主播动辄 “在线人数 10 万 +”,但仔细观察会发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