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吴特别提示:“此轮美元走强与 2023 年加息周期不同,当前美联储已进入‘暂停加息 + 观望数据’阶段,美元上涨更多是‘相对优势’驱动,而非‘绝对利率’提升,这意味着其对国内市场的压制是‘阶段性’而非‘趋势性’。”
(二)对国内股债的冲击:跷跷板效应失效的原因
传统 “股弱债强” 的跷跷板效应在 11 月失效 —— 上证指数单月微跌 1.2%,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仅从 2.65% 下行至 2.63%,两者同步受压制,核心原因在于 “流动性预期的一致性变化”:
二、11 月 LPR 不变:政策宽松 “暂缓” 而非 “中断”
11 月 20 日,央行公布 LPR 报价:1 年期 LPR 维持 3.45%,5 年期以上 LPR 维持 4.2%,连续 4 个月 “按兵不动”,市场对 “连续宽松” 的预期降温。但老吴在《政策解读白皮书》中明确:“LPR 不变是政策‘精准发力’的选择,不是宽松周期的终结,当前政策更注重‘结构优化’而非‘总量宽松’。”
(一)LPR 维持不变的三大原因
前期流动性已充足:10 月央行降准 0.25 个百分点,释放长期资金约 5000 亿元,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 “合理充裕” 区间,11 月银行间市场日均成交量达 10.2 万亿元,较 10 月增长 8%,无需通过 LPR 降息进一步释放总量流动性;
汇率压力制约:美元走强背景下,若 LPR 降息,将扩大中美利差(当前 10 年期中美利差 - 120BP),加剧资本外流与汇率贬值压力 ——11 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从 7.18 贬至 7.25,央行已通过 “逆周期因子” 适度调节,避免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 “反向操作”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