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股票技术,很多人会想到威廉・江恩、杰西・利弗莫尔等国际大师,或国内某些知名博主,但他们的讲解未必适合普通人。吴老师结合 20 年实战经验,拆解了主流技术流派的适配性:
(一)国际经典大师:理论深刻但 “水土不服”
威廉・江恩(江恩理论):以 “时间周期预测” 闻名,但其理论涉及星象学、几何学,普通人很难掌握,且基于美股百年历史数据,与 A 股 “政策市”“散户主导” 的特性不符。吴老师学员中,曾有 37 人尝试学习江恩角度线,最终仅 2 人能勉强应用,且交易胜率不足 30%。
杰西・利弗莫尔(趋势交易):提出 “顺势而为”“关键点突破” 等经典理念,但其操作依赖 “对市场情绪的精准感知”,普通人缺乏实战经验难以复制,且他晚年因资金管理失控破产,其 “满仓博弈” 思路更是普通人的大忌。
史蒂夫・尼森(K 线理论):将日本蜡烛图引入西方,“早晨之星”“吞没形态” 等信号直观易懂,适合入门,但单靠 K 线判断胜率仅 40%,必须结合均线、成交量等指标,普通人大都只会 “孤立看 K 线”,容易被骗线。
(二)国内常见讲解者:风格鲜明但 “短板明显”
“学术派” 教授:擅长讲技术指标的数学原理(如 MACD 的异同移动平均线公式),但缺乏实战经验,讲的 “理想形态” 在 A 股震荡市中极少出现,学员戏称 “课堂里赚钱,实盘里亏钱”。
“短线派” 游资:精通 “打板”“龙虎榜分析”,但技巧依赖 “盘口速度”“资金体量”,普通人既没有专用交易软件,也没有足够本金,盲目模仿只会沦为 “接盘侠”。2025 年某游资博主的 “涨停战法” 课程,学员平均亏损率达 45%。
“理论派” 博主:擅长整合各类技术理论,但缺乏 “筛选机制”,把江恩、波浪、RSI 等混在一起讲,普通人越学越乱,最终变成 “什么都懂一点,什么都用不好”。
(三)吴老师的差异化优势:“经典理论 + A 股特色 + 普通人适配” 的三重融合
吴老师的技术讲解,本质是 “把国际经典理论拆解成 A 股普通人能用的工具”,核心有三大特色:
复杂技术 “极简转化”:比如把艾略特波浪理论简化为 “主升 3 浪抓利润,调整 2 浪避风险”,用 “爬楼梯(上升浪)、下楼梯(下跌浪)” 比喻,学员 1 小时就能掌握核心;将 RSI 指标的 “超买超卖” 转化为 “水温计”—— 低于 30℃(超卖)可试探入水,高于 70℃(超买)必须上岸。
信号体系 “量化落地”:独创 “MACD+K 线 + 成交量” 三重验证法,给出明确操作标准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