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要注意的是,品牌金饰克价(1300 元)与国际金价(425 元 / 克)的差异,源于 “加工费 + 品牌溢价 + 渠道成本”—— 以老凤祥足金 999 为例,加工费约 80 元 / 克,品牌溢价约 700 元 / 克,渠道成本约 100 元 / 克,三者合计占比超 70%,这也决定了金饰企业的盈利逻辑与黄金开采企业存在本质差异。
(二)消费属性发力:场景复苏与品牌升级的拉动
除金融属性外,消费端的刚性需求与结构升级,进一步推高金饰价格:
中国黄金协会预测,2025 年国内金饰消费总量将达 750 吨,同比增长 12%,消费端的持续回暖为金饰价格提供长期支撑。
(三)成本端支撑:原料与加工成本的双重抬升
金饰企业的成本端压力也间接传导至终端价格:
成本压力下,金饰企业通过 “提价 + 结构升级” 转嫁成本,进一步推动终端克价突破 1300 元。
二、AI 泡沫担忧下的资金轮动:黄金产业链成避险优选
“AI 泡沫担忧” 并非孤立的市场情绪,而是风险偏好下降周期的缩影,其引发的资金轮动,正让黄金产业链成为资本市场的 “避风港”,形成清晰的投资脉络。
(一)AI 泡沫担忧的本质:估值与业绩的背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