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 仓位调整:应对周期的 “动态分仓法”
“2020 年疫情时我留 40% 现金,现在新加坡经济还在 4% 增速,现金留 20% 就行;等 2026 年增速落到 1%,再提到 40%—— 现金比例跟着 GDP 增速变,这就是动态分仓。” 吴老师的仓位策略,完全为草根量身定制:
“2019 年消费复苏时,我把成长股仓位提到 70%,赚了 10 倍;2022 年熊市降到 30%,少亏了 13%。” 吴老师说,“草根不用预测经济,只要跟着数据调仓位,就能‘借周期的力,躲周期的坑’。”
四、实战案例:跟着 GDP 数据操作的 “3 万到 5 万” 历程
“2025 年二季度新加坡 GDP 超预期增长 4.4%,当时我就让社群里的学员加仓半导体股 —— 有个开网约车的小伙子,3 万本金跟着买,现在已经涨到 5 万了。” 吴老师的案例,全是草根能复制的故事。
1. 2025 年 6 月:数据落地,果断加仓
“6 月新加坡贸工部公布二季度 GDP 增长 4.4%,我立刻在社群发了‘操作提醒’:加仓半导体设备股。” 吴老师翻出当时的聊天记录:
“他当时问‘会不会跌’,我告诉他:新加坡的服务器需求还在涨,公司净利润没降,跌了也能熬。” 吴老师说,“这就是‘宏观定方向,微观定标的’,草根照做就行。”
2. 2025 年 11 月:预警出现,调仓防御
“11 月新加坡说 2026 年要放缓,我就让他把 3000 元成长股换成速冻食品股。” 小伙子的操作记录显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