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资金特征看,“猎巫机会” 的资金留存周期平均仅 8.5 个交易日,远低于价值标的 3-6 个月的资金沉淀周期;且炒作期间主力资金净流出占比达 62%,即 “上涨时资金套现,下跌时散户站岗”,完全是零和博弈下的 “财富转移”,而非价值创造。
(三)高监管风险:“违法违规” 的必遭清算
随着 A 股监管体系日趋完善,“猎巫机会” 背后的虚假陈述、内幕交易等行为,必然面临监管清算。2025 年以来,证监会已对 23 起 “题材炒作” 案件立案调查,其中 15 起涉及 “虚假信息披露”(如虚构支付牌照收购意向),8 起涉及 “内幕交易”(如提前泄露题材信息);某参与 “伪 AI 题材” 炒作的游资,被处以没收违法所得 3.2 亿元、罚款 9.6 亿元的处罚,相关标的被实施 ST 风险警示,股价跌幅超 70%。
吴老师团队指出,当前 A 股已进入 “强监管 + 严执法” 阶段,“猎巫机会” 的生存空间持续压缩 ——2025 年 “猎巫型题材” 的平均炒作周期从 2020 年的 21 天缩短至 9 天,平均涨幅从 45% 降至 28%,而回调幅度从 55% 扩大至 68%,“炒作即风险” 的特征愈发明显。
二、A 股无 “猎巫机会” 的底层逻辑:监管、市场、资金的三重约束
A 股市场之所以不存在真正的 “猎巫机会”,并非偶然,而是 “监管趋严 + 市场成熟 + 资金理性” 三重逻辑共振的必然结果,这三大约束从根源上瓦解了 “题材炒作” 的生存土壤:
(一)监管趋严:从 “事后处罚” 到 “事前预防” 的全链条管控
当前 A 股监管已形成 “预防 - 识别 - 打击” 的全链条体系,让 “猎巫机会” 无处遁形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