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“捍卫本币” 的实践:储备如何成为 “稳定器”?
8 万亿美元储备不仅是 “数字规模”,更是亚洲各国应对汇率波动、资本外流、外债风险的 “实战弹药”。2025 年以来,多起案例印证了储备的 “捍卫作用”,核心路径可概括为 “三招”:
(一)直接干预汇市:抛售美元、买入本币,遏制单边贬值
当本币面临 “非理性贬值” 压力时,央行通过抛售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,买入本币,调节市场供需,稳定汇率预期:
吴老师团队测算,亚洲主要经济体 “外汇储备干预有效性” 显著:当储备规模超过 “短期外债 + 12 个月进口付汇” 的 1.5 倍时,干预汇率的成功率达 85%(如中国、日本、沙特);反之,储备不足的经济体(如部分东南亚小国)干预成功率仅 50%。2025 年亚洲 8 万亿美元储备中,有 7.2 万亿美元经济体的 “储备覆盖倍数”(储备 / 短期外债 + 进口付汇)超 1.5 倍,具备强干预能力。
(二)调节资本流动:外汇管制与储备工具结合,防范外流
针对短期资本(如热钱)外流风险,亚洲各国通过 “储备工具 + 政策管制” 双重手段,稳定资本流动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