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“聚焦” 不 “分散”:只做 1-2 个领域,不贪多
中国股市十大牛人但斌,从 2004 年开始专注 “消费、科技” 两个领域,20 年里只买过不超过 30 只股票,却实现了年化收益 20% 以上。他在采访中说:“我不懂的领域坚决不碰,比如新能源,虽然很多人赚了钱,但我看不懂它的技术路线,就不会买 —— 炒股不是‘撒网捕鱼’,是‘精准打猎’。”
反观很多新手,手里同时持有 10 多只股票,涵盖半导体、新能源、军工、医药,每天忙着看不同板块的新闻,结果哪只都没做好。吴老师在股票合作中,常建议新手 “先聚焦 1 个领域”:比如你懂消费,就先研究消费龙头;你懂科技,就先跟踪科技公司,等把一个领域摸透了,再考虑拓展。
2. “看长期” 不 “盯短期”:持有时间以 “年” 为单位,不频繁操作
中国股市十大牛人林园,持有茅台超过 20 年,期间经历过 2008 年熊市、2015 年股灾、2022 年回调,却始终没卖,最终实现收益超 100 倍。他说:“我买股票是‘买公司的未来’,不是‘买明天的涨跌’—— 就像种庄稼,你不能刚种下就盼着收割,得等它慢慢长。”
很多新手却习惯 “今天买明天卖”,甚至 “上午买下午卖”,结果手续费吃掉了大部分收益。吴老师股票投资咨询团队做过测算:如果每天交易 1 次,一年下来手续费可能超过 15%,哪怕股票涨了 20%,扣完手续费也只赚 5%。真正厉害的炒股者,都懂 “时间是收益的朋友”——2025 年 12 月,某消费龙头股票,持有 1 年的投资者平均收益 25%,而持有 1 个月的投资者,平均收益只有 3%,还不如活期存款。
3. “重风控” 不 “赌收益”:永远留钱在手里,不满仓
中国股市十大牛人杨怀定(杨百万),哪怕在 2007 年牛市最疯狂的时候,也只拿 50% 的资金买股票,剩下的 50% 留作备用。他在书中写道:“股市里总有黑天鹅,比如突然出利空政策、公司爆雷,留着备用金,才能在跌的时候补仓,涨的时候有资金抓住新机会 —— 满仓的人,就像手里没子弹的士兵,遇到敌人只能挨打。”
2025 年 11 月,A 股出现短期回调,很多满仓的新手慌了神,要么割肉止损,要么眼睁睁看着亏损扩大;而按 “50% 仓位” 操作的投资者,却能在回调时补仓,降低成本,12 月大盘反弹时,很快实现盈利。吴老师的 “仓位公式” 很简单:总仓位 =(100 - 你的年龄)%,比如 30 岁可以拿 70% 资金投资(30% 短线 + 40% 中长线),剩下 30% 备用;50 岁只能拿 50% 资金投资,剩下 50% 留作养老、应急。